沒幾日,年珠就見到四爺與年若蘭恩恩愛愛更似從前。
吵架這種東西嘛,若是吵的好,這感情啊只會越來越好的。
時間一晃而過,很快就入了冬。
就在京城,這王位又落到了嫡子頭上。
但嫡子年幼,臺灣大小事務(wù)一向由鄭經(jīng)弟弟把持,鄭經(jīng)的亡妻自不答應(yīng)。
一來二去,臺灣這就有了內(nèi)訌,皇上乘虛而入,一舉□□。
年珠認真道:“王爺,鄭家在臺灣盤踞多年,百足之蟲死而不僵,雖鄭克臧等人已去世,但其妻馮氏仍在,不少臺灣民眾仍將鄭克臧長子鄭安視為其主,縱然皇上已下令在臺灣設(shè)立一府三縣,卻仍是問題頗多?!?/p>
“若東瀛來犯該如何是好?若鄭家再起異心該如何是好?若朝廷派去的官員與鄭家勾結(jié)該如何是好?不僅要防止外部入侵,還得提防朝中人有異心?!?/p>
畢竟臺灣可是塊肥肉,誰見了都想啃一口。
四爺點點頭,并未應(yīng)允下來,他只是問問年珠的意見而已,至于臺灣到底是何局勢,他還要先看過再做定論。
年珠又道:“百姓為水,水能載舟,亦可覆舟?!?/p>
“我記得曾聽王爺您說過,當年鄭軍離開臺灣時,臺灣人口約莫只有六七萬,但經(jīng)過這么多年下來,臺灣民眾卻有數(shù)十萬,若能叫臺灣民眾過上好日子,就算臺灣真有人心懷不軌,那些百姓定不會答應(yīng)的?!?/p>
“我聽說臺灣盛產(chǎn)米糧、蔗糖,興許日后我那支船隊能派上用場呢?!?/p>
當日九阿哥的那支船隊如今已成了年珠的囊中物,她說起“我的船隊”是越來越順嘴。
對于這話,四爺卻是頗為贊同的,直道:“皇阿瑪這些年未大力扶持臺灣,甚至連鄭克臧留下家眷都沒有善待,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?”
“您說的極是?!蹦曛檫B聲應(yīng)是,小腦袋點的宛如小雞啄米似的。
她心想,就憑她與四爺這關(guān)系,若真要與臺灣貿(mào)易來往,四爺定第一個想到她吧!
如今她手上雖握著一支船隊,但九阿哥這人哪里愿意叫年珠嘗到甜頭?當日船隊里的人一個都沒留下,若此時貿(mào)貿(mào)然出海做生意,實在是風險太大,不如先拿臺灣練練手。
兩人又說了些話,年珠這才離開。
翌日一早,年珠便跟在年若蘭等人身后送四爺離開,一眾人面上都沒什么笑意,畢竟如今已入冬,看這架勢,四爺過年鐵定是回不來的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