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說現(xiàn)任遼東經(jīng)略熊廷弼,一直在被罵,一直在被批評,對他質(zhì)疑、不滿的聲音從萬歷朝延續(xù)到了泰昌朝,現(xiàn)在又到了朱由校手中。
開始時候,熊廷弼還火冒三丈地回奏,為自己辯解,認認真真地陳述自己在遼東行事的理念和理由。
但干實事不容易,給人找毛病太容易了,干啥都能給你挑出毛病來,前幾天,熊廷弼上奏疏說自己生病了,請求離職修養(yǎng)。
病是真病了,但更多的是心涼了。
此外,遼東還牽扯到一件事情,海運補給問題。
熊廷弼經(jīng)略遼東以來,多次要求把糧食從海路直接運到蓋州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營口,但戶部堅持做到旅順,然后再千里迢迢走陸路運到前線,理由是蓋州那邊礁石密布,不好卸貨。
看得朱由校陣陣火大,什么礁石密布,蓋州在后面還有個名字,叫牛莊,第二次鴉片戰(zhàn)爭之后開埠,這里礁石密布?
無非是戶部,還有一路上的相關(guān)人等,舍不得那些羨耗罷了。
羨耗,朱由校心中哼哼著,牙齒也不由自主地咬緊摩梭著,下一環(huán)節(jié)就是盤底大明財政,或者說支出。
在花錢上,泰昌皇帝深刻詮釋了什么叫仔賣爺田不心疼。
七月二十一,也就是萬歷駕崩當天,發(fā)內(nèi)帑一百萬兩犒賞九邊將士,這錢該發(fā),他朱由校認了。
七月二十四,再撥出去一百萬兩給戶部,作為遼東軍費,還貼心的多給了五千兩運輸費,這錢他也認!
可在八月初三,這哥們又再發(fā)內(nèi)帑二百萬兩,修建皇極門和三大殿。
這一道圣旨把朱由??吹碾y以理解,真是一朝當家作主找不著北,燒的!
萬歷二十四年,坤寧、乾清二宮被焚。之后的萬歷二十五年,皇極、建極、中極等三殿及皇極、會極、歸極三門被焚。
萬歷三十三年,重修了乾清宮和坤寧宮。
萬歷三十六年,又重修了會極、歸極兩門,此后皇極門和三大殿的重修便陷于停滯。
不是不想修,三大殿是皇帝處理公務(wù)和舉行重大儀式時用的宮殿,皇帝登極都要在皇極殿舉行,這是天朝的臉面所在。
而是實在修不起了,三大殿需要巨木大料,可隨著森林砍伐的加劇,從嘉靖開始,想要巨木,都得到西南深山老林里尋找,想想那個交通吧,再想想運出來的那個費用吧。
你說兵荒馬亂的,修哪門子的房子嘛。
今天登極儀式,朱由校御攆路過三大殿遺址時,他還暗自唏噓了一番,不是遺憾,而是頭疼,這哪是廢墟,這都是白花花、黑洞洞的窟窿。
他向來不怎么在乎臉面問題,連登極時間都可以延遲的主,在文華殿登極絕對是小菜一碟。
歷史上,因為泰昌帝起了個頭,形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,三大殿捏著鼻子繼續(xù)修,一直到天啟七年才完工,總共消耗白銀五百九十六萬兩,打一場寧夏之役和播州之役都綽綽有余。
可銀子已經(jīng)發(fā)出去了,總不能再要回來吧,但三大殿著火的事卻給他提了個醒。
紫禁城從建成后歷經(jīng)多次大火,皇宮防火問題刻不容緩。
作為皇帝本人,他需要離水遠一點,但大內(nèi)這么多木質(zhì)建筑,需要離火遠一點。
在內(nèi)官改制中,他把這一點給遺漏了。
“魏忠賢!”
“奴婢在”,聽到朱由校喊他全名,魏公公趕緊肅然應(yīng)聲。
“傳旨,改混堂司為水龍司,專門負責(zé)皇宮內(nèi)各處防火、救火,沐浴堂子撥給榮休院管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