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此陣并不復雜,而且與他慣用的聚靈陣有著相通的地方,只是改動了一些細節(jié)而已。他幾乎沒花多大力氣,就將此陣修復如初。在向里面投入了七八枚極品靈石后,整個聚仙陣猛然一顫,開始緩緩運轉(zhuǎn)起來,速度越來越快……
一道璀璨的霞光從聚仙陣中射出,正好擊中天空中的一團白云之上。整片白云被染成了青綠相間的顏色,形成了一個方圓十余丈的漩渦,凝聚著周圍的仙靈之氣。并通過一道光柱,被那聚仙陣所攝取。
頓時,整個密室中的仙靈之氣濃度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一連暴漲了三成之后,才逐漸穩(wěn)定了下來。
仔細感受著周圍的變化,張毅感覺十分滿意。
“旁邊的那座密室,是留給你修煉的地方。那里靠近聚仙陣的位置,乃是洞府內(nèi)仙靈之氣最為充沛之處,你要好好利用。在下要閉關(guān)一段時間,若能在三個月內(nèi)出關(guān),就如你所愿前去參加比試。”
張毅一邊朝最里面的一間密室中走去,一邊對孫妙珂說道。當他的話音落地,密室的的石門也轟然合攏。
孫妙珂還想追著他說些什么,卻吃了個閉門羹,頓時大感無趣。她雖然資質(zhì)極佳,但卻不是個喜歡修煉之人,否則也不會直到如今,修為還停滯在出竅期的境界。其實,仙界與人間界的修士,對修煉的認識大不相同。
整個人間界之人,為了追求飛升,總是想方設法的提升修為,為此甚至可以忍受枯燥歲月的煎熬。而仙界的很多修士,因為沒有飛升的追求,反而顯得有些渙散。即便十分刻苦之人,比起下界的飛升修士也大有不如的。
張毅進入房間之后,就坐了下來,手中白光一閃多出了一枚玉簡,眉心處藍光浮動,一縷神識進入這玉簡之內(nèi)。
這玉簡中所記的,正是《獨木悲秋訣》的功法典籍。此訣共分為七層,其中前六層,都屬于下界功法,張毅早已修至大成。而這第七層,卻屬于上界功法,由于時間的緣故,一直都未曾修習。
如今,他正是要利用這段時間,好好的鉆研一番此功訣,至少也得弄明白第七層的要義所在。
一連數(shù)日,張毅都沉浸其中,廢寢忘食的汲取著玉簡內(nèi)的信息,而他的眉頭,卻一直都緊蹙不展。
也不知過了多久,他的那一縷神念,才從玉簡中退出,訝然道:“這《獨木悲秋訣》第七層,乃是要化有體之劍為無體之間,這是什么意思?莫非,是說的無劍勝有劍么?不對,若僅僅是這么簡單,豈不是說自己早就達成了?”
他感覺,這《獨木悲秋訣》的第七層,乃是與其他截然不同的一個全新的境界,而這一境界,卻又不僅僅限于劍之境界。
似乎,此境界包羅萬象,甚至更要結(jié)合“悲”之道。據(jù)上面所言,第七層大成之時,舉手投足之間,都能讓人感覺到無盡的“悲”意,甚至能影響到同階修士的心境,為自己取勝創(chuàng)造良機。
而這,也正是此功訣恐怖的地方。
要知道,不管修煉什么功法的修士,其追求的第一目標,就是穩(wěn)定的心境。而這也是一切修煉的基礎(chǔ)。
就如同要蓋一座巨大宮殿,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地基一般。而心境,就是修仙者的“地基”。
一旦心境不穩(wěn),不管你這“宮殿”有多高,有多么氣勢恢宏,都將會轟然倒塌,概無例外。
這《獨木悲秋訣》的第七層,正是利用這種釜底抽薪之法,讓對手不戰(zhàn)而自潰。而且,這種境界對于修煉此法之人,也是大有好處的。由于想要摧毀別人的心境,自己的心境就必須穩(wěn)如磐石,故而修煉此訣,更是對修煉之人心境的又一次錘煉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