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朱由校翻看越來越多的奏疏和圣旨,慢慢的他感覺越發(fā)不對勁起來。
七月二十一日萬歷皇帝駕崩,七月二十三日頒布遺詔于午門,也是從這一天起,開始了大規(guī)模調整官員。
官員升任的流向主要是五寺,具體主要有:
湖廣道御史房壯麗、江西道御史唐世濟任大理寺寺丞;
原任吏科都給事中李瑾為太常寺少卿;
戶科給事中黃運泰為光祿寺少卿;
吏部文選司郎中陸卿榮為太常寺少卿;
原任吏部文選司郎中王三善為太常寺少卿;
河南道御史王象恒、山西道御史馮嘉會任太仆寺少卿。
這還不算完,七月二十四日,又繼續(xù)調整:
先是將暴謙貞、韓繼思、惠世揚還有王繼會補進了六科給事中,又將王安舜、喬時敏補進了御史。
同日,戶科都給事中官應震升為太常寺少卿。
泰昌登極后,八月三日,往六科和都察院補了周朝瑞、袁華中等五十五人。
又將吏科右給事中姚宗文升為太常寺少卿,將尚寶司卿熊尚文任命為太常寺少卿。
至此,一個承擔禮儀祭祀,還得接受禮部業(yè)務指導的正三品衙門,已經有了陸卿榮、王三善、官應震、熊尚文、姚宗文五位少卿。
這五人中,于朱由校所知的,王三善是能吏,還懂軍事,官應震是楚黨,熊尚文是熊廷弼的支持者,姚宗文是浙黨。
太常寺實在是太重要了,得需要五個副職開展工作。
朱由校腦海里浮現(xiàn)出了一個詞,明升暗降。
吏部文選司郎中掌握著中低級官員的任免推薦權,素有鼻孔相公的稱呼,六科和都察院也都是各頂個的強勢衙門。
東林一系通過這種方式,讓朝堂實力對比一下傾向于自己一方。
到了八月十八日,又補了楊漣、魏應嘉等十四人六科給事中。
朱由校即位前一日,在登極詔書拉扯過程中,第一個出聲呼應他的范濟世也在其中,名列吏科都給事中。
現(xiàn)在看來,這位范大人心向王化什么的不敢說,但絕對是在一眾東林給事中里面被嚇怕了。
唇亡齒寒,極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,太常寺少卿的崗位已向頻頻范大人招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