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京營大校場上熱火朝天開展選鋒的時候,戶部大堂也有兩撥人吵得熱火朝天。
一方是一眾戶部堂官,另一方是戶部尚書李汝華,還有劉時敏、王體乾,以及他們帶帶來的內承運庫和都知監(jiān)一眾太監(jiān)。
戶部尚書不跟自己的屬員站一起,而是跟宮里太監(jiān)們一起,也是一景。
劉時敏看著下面兩波人爭論的越來越厲害,忍不住出言譏諷道:
“你們戶部可是有意思,連大司農都同意開倉驗銀,一堆屬官竟然攔著,這傳出去,戶部還是朝廷的戶部嗎?”
李汝華像是大氣一場,神情灰敗地坐在桌邊,手指著戶部一堆人,說不出話來。
一名戶部官員出聲反駁,“你們哪是要驗銀,你們這是要打我們戶部的臉吶,再者說了,銀兩都已經經過清點裝封,沒有必要再清點一次?!?/p>
“哼哼,怕不是銀子少了,有人心虛,所以才不讓我們審計吧”
王體乾在一旁不住的冷笑。
“豎閹,你這哪里是什么審計,分明是看我們戶部好欺負!”
堂下又有一名戶部官員跳腳罵道。
“說的輕巧,審計光說花費的時間很快,可收尾的不還是我們?現(xiàn)在遼東局勢危急,耽擱了國家大事,你一個豎閹擔待得起嗎?”
“要這么說,咱家今天還就非得見到銀子不可!”
被人連續(xù)指著罵豎閹,繞是脾氣好的劉時敏也火了。
踏馬的,戶部這幫人有病吧!
他和王體乾奉旨前來,一開始兩邊商量的其樂融融。
為了避免遼東發(fā)生物價飛漲的后果,雙方都認定不能把一百萬兩犒賞直接運到遼東。
最后一番商談下來,遼東現(xiàn)有兵丁二十六萬人,按照每名士兵給銀子二兩、米一石、棉布一匹的數量犒賞。
京師現(xiàn)在一石米價維持在8錢,棉布一匹2錢不到。
按照這個數據,就算米和布全部購買,也僅需要現(xiàn)銀七十八萬兩,戶部人員對于此方案給予了熱烈支持,一時間官宦和宦官之間竟有同心同德、其樂融融之勢。
劉時敏提出,多出來的犒賞銀是直接運往遼東,還是再賞購他物,須要請旨定奪,戶部一眾官員也同意。
但當王體乾提出需要審計現(xiàn)銀時,戶部一眾官員臉色瞬間變得難看,先是推脫說庫房看守請假了,沒人給開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