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這明顯是話里有話呀”,朱由校一下來了興趣,“說說吧,在朕面前都不說的話,這大明你估計也沒地方說話了”
“草民,草民”
馬大盛去撲通一聲又跪了下來,他本來心中就有怨氣,既然當(dāng)著皇上的面開了口,那就都說完。
“草民本是山東黃縣人,來京師經(jīng)營米鋪也有二十多年,隨著買賣做大,又在京郊買了地,修了糧倉,前些日子,忽然有一伙人上門,說是要買小人的地,出價,出價8兩?!?/p>
朱由校聽得瞪大了眼睛,畝產(chǎn)三四石的良田,出價8兩,那還不如直接明搶呢!
越往后聽,朱由校聽得越明白,這一片他還真來對了,原來是有人想收田擴園吶。
他所處地方,即是后世的海淀區(qū),由于得天獨厚的“背山面水”地理條件,造園活動自遼金時期便已開始。
附近知名的園子,有明武宗的好山園,有武清侯李偉的清華園,還有原工部都水司員外郎、現(xiàn)任浙江右參議米萬鐘的勺園。
他剛剛到達百望山那天,登高望遠看得清清楚楚,白花花的良田都變成了私家園子,造孽哦!
這幾天,朱由校忙著收攏軍心,還沒騰出手來收拾這幫園林,沒想到竟然有人頭鐵,直接將把柄送到了他的手里。
別的不說,米萬鐘一個萬歷二十三年的進士,靠著工部水曹郎的薪俸,能修的起占地百畝的勺園,打死朱由校他都不信。
他老朱家給官員的俸祿,他能不知道么!
所以說吶,大明反貪,該當(dāng)有這么一劫吶。
“在京師的山東商人很多嗎?”
聽完馬大盛的講述,朱由校又問起了另一個問題。
“回皇上,山東商人在京不少,主要從事糧食和飯莊經(jīng)營,此外京師里的打水井、掏廁所等行業(yè),大多也是山東籍?!?/p>
看來這個時期,魯商還沒有清朝時候的實力,比如綢緞行業(yè)還沒涉足,前世他可是專門去瑞蚨祥單純逛過的。
但魯人勤苦耐勞的特質(zhì)已經(jīng)展露,從事的行業(yè)也都是需要出把子力氣那種。
現(xiàn)在大明之內(nèi),實力最盛的商幫是徽商、晉商和閩商。其中徽商立足于鹽,晉商除了鹽,還在搞口外貿(mào)易和金融,閩商集中于海貿(mào)。
他本就打算跟商人群體接觸,可晉商傳言攀上了新主子,大概率已經(jīng)看不上他老朱家;徽商跟東林一系關(guān)系密切,跟他這個皇帝也尿不到一塊去;閩商因為遠赴外洋,時刻擔(dān)心朝廷政策再變,對他這個皇帝態(tài)度未知,再者他現(xiàn)在也夠不到閩商。
因此這位送上門的馬大盛,以及他背后所聯(lián)系著的魯商群體,反而是比較適合的扶持對象。
要知道,現(xiàn)在的魯商,雖說比不上晉商等三大商幫,依靠著大運河的便利,以及登萊港口,魯商實力依舊可觀,至少加把勁,還是能夠跟上他的腳步。
看著馬大盛,朱由校想到了魯商,想到了魯菜,還想起了一個東西,這是他前世跟膠東朋友吃飯時被科普的一個傳說。
話說明清年間,京城膠東籍的廚師做菜味道好,原因之一就是每位大師傅的腰間都會拴一個小皮囊,而那小皮囊里裝著的就是曬干碾碎的海腸粉,每次做菜時捏進一小撮,鮮得把魯菜推為八大菜系之首。
搞點海腸粉實驗一下餐飲也不麻煩,派人順手為之的事情,也算驗證一下前世傳說。
“只要你能做到每一粒糧食都可以溯源,保證安全和質(zhì)量,朕可以按市價,向你家糧店采購軍需?!?/p>
沒有無緣無故的一見鐘情,朱由校決定先跟馬大盛把商業(yè)合作建立起來。
“當(dāng)然,第一次采購,朕可以多給你點見面禮,總價上給你加三十兩”
馬大盛聽著有些納悶,稍微愣神的功夫,像是想到了什么,小腿一個軟癱,撲通一聲跪了下來。